close

  □馮海寧
  在日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,李克強總理批評了有些銀行只做大生意,不做小生意的做法,會議確立了十項有力措施,更加全面、系統地針對企業融資中出現的問題。
  中小企業融資難、融資貴,是個存在多年的老問題。過去有的企業因“輸氧供血”不及時而倒閉,有的企業因“缺氧缺血”長期發育不良。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,當很多企業受融資難、融資貴問題制約時,必然影響到市場健康與宏觀經濟。因而,必須下決心破解中小企業最頭疼的這個難題。
  7月以來,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四次提及“降低企業融資成本”的相關問題,這次又出台了十條措施(人稱“小微融資十條”)來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,說明國務院要下決心解決這個問題。
  融資成本過高,客觀說,有中小企自身的原因,如很多中小企業沒有合適的抵押物,也缺乏有效的擔保者等。但是,這不能怪中小企業,而是要反思金融環境。坦率說,當前的金融環境很不適合中小企融資,必鬚根據“小微融資十條”進行改變。比如,“融資鏈條長”造成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。這次“小微融資十條”中就強調縮短企業融資鏈條,清理不必要的環節,整治層層加價行為。再比如中小企融資渠道過窄的問題,“小微融資十條”要求通過“優化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管理”、“積極穩妥發展面向小微企業和‘三農’的特色中小金融機構”等舉措幫助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。
  當然“小微融資十條”是一副好“藥方”,但能否收到好效果還有待觀察。這是因為,不僅要有好“藥方”,還要有好的醫生去執行,這樣才能“藥到病除”。事實上,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、融資貴,此前已經開出過不少“藥方”,但都沒有達到應有效果。例如,2011年銀監會曾專門發文力挺小企業融資,被輿論稱為“銀十條”。還有媒體披露,去年以來,我國先後出台了50多項具體舉措來破解小微企業“融資難、融資貴”。以往的“藥方”不能說沒有一點“療效”,而是效果不理想,所以才有這次“小微融資十條”。
  “小微融資十條”要想真正落地,顯然考驗著相關金融部門的執行力,如能否及時出台相關改革方案,能否監督落實相關改革措施,這也有待幾大國有銀行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跟進,引導分支機構糾正單純追逐利潤、攀比擴大資產規模的行為。編輯:鄔嘉宏  (原標題:“小微融資十條” 考驗政策執行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cdvlhvcgyic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